“大包裝”風也吹到了飲料市場。
7月12日,記者走訪長沙多家商超與便利店發現,從農夫山泉、元氣森林到傳統碳酸飲料,大包裝飲料已逐漸爬上貨架核心位置。這股趨勢在線上平臺同樣火爆,其銷量持續走高。
消費者怎么“越喝越大”了?
“大包裝”飲料風靡長沙市場
7月12日,記者走訪了長沙多家商超、便利店,看到飲料區貨架上,除了常見的可樂、雪碧等碳酸飲料有大包裝容量外,農夫山泉、元氣森林等品牌均推出了不同規格的大包裝飲料,容量從900毫升到幾千毫升不等。
除飲料以外,還能看到很多商家都推出了1.5升、4升、4.5升、5升、5.5升、12升等不同規格的大包裝飲用水。
同時,記者注意到,大包裝飲料已成為“主推”。
在某便利店,可樂、冰紅茶、東方樹葉等大包裝飲料已占據了門店的“黃金展位”,消費者一進門就可以選購。
在長沙某商超與折扣超市,記者也發現,與過去處于貨架“邊角”的位置不同,大包裝飲料已經與小包裝飲料“并肩”,在數量也與小包裝飲料不相上下。此外,大包裝飲料更是成為一些消費者的優先選擇??不少大包裝飲料已出現貨架空缺。
電商平臺上,大容量包裝的飲品同樣備受消費者青睞,其中不少產品銷量已突破“10萬 ”。
950ml的外星人電解質水,1L裝的海之言電解質飲料,1.5L餐飲裝的娃哈哈AD鈣奶......消費者對大包裝的青睞也影響著飲料品牌的生產策略,促使眾多品牌紛紛入場,競相推出大容量產品。
進入2024年,元氣森林旗下品牌燃茶也在6月推出了900ml的大瓶裝產品,以6元價位持續強調“性價比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股“大包裝”熱潮還逐漸蔓延至茶飲與咖啡市場。不論是“打工人續命神器”的1L冰美式“噸噸桶”,還是1L裝的“桶裝”或“超級杯裝”水果茶、奶茶均層出不窮。瑞幸更是在今年新增了24oz(約596ml)超大杯選項。
多重因素導致消費者“越喝越大”
大瓶飲料性價比更高,是消費者“越喝越大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“以我平時購買的東方樹葉為例,500毫升的一般在5元左右,900毫升的在7元,如果碰上便利店優惠,更是6元就可以到手。價差才1-2元,容量卻有400毫升的差距,而且現在夏天本來飲水量就更大一些,一天喝900毫升正好。”長沙市民李小姐表示,相比之前500毫升的普通裝來說,大瓶裝更有性價比。
記者調查發現,各品牌大包裝容量飲品基本都是“加量不加價”,以每百毫升的單價進行計算,大包裝飲品相較于普通包裝會便宜20%左右。
《2024中國飲料行業趨勢與展望》顯示,截至2024年1月,中國消費者購物策略按重要性排序的前五名依次是:在線購物以獲得更多優惠、批量購買/購買更大包裝、權衡最重要的產品屬性、更頻繁地去折扣/超值/低價商店購物,以及管理監測整體消費支出。
尼爾森發布的《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》也顯示,理性消費觀念延續,受訪者認為,在選擇品牌時會更青睞實惠、性價比高的品牌,43%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將嚴格把控整體花費金額,37%表示將改變消費方式尋求最優價格/更低價產品。
在此背景下,同時踩中消費者“囤貨”與“性價比”需求的大包裝飲品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。據網絡公開數據顯示,2024年4-5月,農夫山泉東方樹葉900ml規格銷量持續增長,而500ml規格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。
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,目前隨著消費者社交活動的增加,大包裝飲料通常具有更高的性價比,適合家庭、聚會、戶外運動等多種消費場景。企業為了迎合市場,推出大包裝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這吸引了許多尋求經濟實惠的消費者。
與此同時,隨著“水替”(即尋找更健康的飲品替代傳統飲用水)消費理念的普及,“大包裝”飲品更進一步強化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吸引力。
據尼爾森IQ發布的《2024中國飲料行業趨勢與展望》顯示,600ml~1249ml規格的大瓶即飲飲料將成為行業增長的新亮點。
對此,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,“中國的飲料消費者,要么就喜歡很小的,要么喜歡很大的,這是一個趨勢,也是行業發展的規律”。
朱丹蓬分析稱,大包裝飲品的推出,可以看作是企業在成熟期采取的一種市場滲透和價格策略,基本上是頭部企業擠壓中小型企業,建立差異化優勢,提供給消費者高性價比產品的一個重要舉措。例如,曾經以500毫升產品打入市場的東鵬特飲進入了高增的紅利期,也讓這個細分規格的市場有了良好發展。此外,市面上2升、3升、4升等不同規格飲用水的推出,其實也是基于這樣的底層邏輯。
事實上,無論是“噸噸桶”咖啡,還是“超級杯裝”奶茶亦或是無糖茶,“萬物皆可大容量裝”已是品牌們變相降價、吸睛促銷的行業公開秘密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“除了一二線城市,越來越多商家開始爭奪三四線的下沉市場,相對而言更加便宜的大瓶裝飲料,或許是企業們搶占市場份額的突破口。”。
瀟湘晨報記者李軒子 實習生劉功臣
爆料、維權通道:應用市場下載“晨視頻”客戶端,搜索“幫忙”一鍵直達“晨意幫忙”平臺;或撥打熱線0731-85571188。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。